會計信息是企業最重要的經濟信息,它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反映和監督企業經營狀況,并為管理、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它是對企業擁有資源進行計劃、控制和管理的一種應用軟件系統,它使企業業務數據統一化,全部在線處理。從技術層面看,它是利用信息技術成果,對企業內部的包括人、物、財、信息等的各種資源進行規劃、統籌與整合,從而減少環節,提高生產率,增強企業競爭力。從管理層面看,它又是一個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包括分銷、制造、會計、質量控制、售后服務、人力資源、材料等管理系統。因此,ERP作為嶄新的現代管理手段,它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企業經營管理各方面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管理。據美國生產與庫存控制學會(APICS)統計,在企業成功運用ERP系統的前提下,平均可以為企業帶來庫存下降30%~50%、延期交貨減少80%、采購提前期縮短50%、停工待料減少60%、制造成本降低12%、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員減少10%,生產能力提高10%~15%等巨大的經濟效益。
義烏華睿軟件專業開發定制企業管理ERP軟件,經營項目有義烏財務軟件、義烏進銷存軟件、義烏生產管理軟件系統、計件工資系統、連鎖分銷管理軟件等。下面華睿小編為您分析企業會計信息在ERP系統下的直接效益。
企業會計信息在ERP系統下的直接效益
我國財務會計的作業方式,長期以來主要體現在事后收集和反映會計數據上,在管理控制和決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對較弱,不論是及時性上,還是有效性上,都難以展現它的作用。當企業發生危機時,它又總是首先反映在財務危機上,不是缺少現金,就是缺乏持續經營所需的資本。在引入ERP以前,隨著電腦的普及,會計系統的信息處理一般都是應用電腦作業,或是引入其他硬件來提高其自動化水平,這對滿足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來說已是一大進步。但這只是將手工會計向計算機系統進行的簡單復制與移植,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工作強度與難度,對提高企業經營決策水平作用有限。在業務流程的臨近和與其他系統的集成上,則受到技術與功能不足的限制。ERP系統打破了傳統的以職能劃分的作業模式,全面形成將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信息技術的集成;將業務流程與會計流程、會計核算與會計控制的集成,實現了財務與業務的一體化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統平臺,這一平臺使企業會計信息彰顯出以下直接效益。
(一)促進了企業管理體制的完善
現代企業股權的分散性決定了投資者對管理者實施直接監督的不經濟性或不可行性,借助于會計信息進行間接監督就成為監督的主要形式。企業完善的信息披露體系已經成為以市場為基礎控制企業行為的重要手段,是股東有效行使投票權的核心,是董事會對管理層決策活動履行監督職責和制定管理者薪酬計劃的主要依據,也是影響企業行為和保護投資者的有力工具。ERP系統體現了先進的管理會計思想,反映了一套預測、計劃、決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這些計劃功能和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個供應鏈系統中,激勵并約束企業管理者的行為以實現投資者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有助于促進企業管理體制的完善。
(二)支持企業戰略措施的實現
企業發展過程中往往要制定諸多的戰略措施,這些戰略措施通常需要會計信息予以配合。例如,用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要通過強化成本管理來降低成本,成本管理應積極配合企業為取得競爭優勢所進行的戰略選擇,配合企業為實施各種戰略對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并在企業戰略許可的范圍內,引導企業走向成本最低化。ERP系統正是提供了一個支持企業戰略措施的會計信息平臺,通過采購、銷售、生產、庫存與財務集成,實時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實現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相統一,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了及時準確的信息。且ERP的財務系統與它的其他子系統的整合所提供的信息,有利于財務做前瞻性分析與預測,為企業戰略措施提供了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了企業戰略措施的實現。
(三)增強企業競爭獲勝的優勢
20世紀80年代早期,許多管理學家在解釋被新古典經濟學視為“生產函數”的企業產生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源時,對主流企業理論和以梅森-貝恩范式為基礎的企業競爭優勢外生論產生了質疑。魯梅爾特等人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企業獲得的超額利潤的競爭優勢是基于企業自身的某種因素而并非來自外部市場力量,即企業競爭優勢取決于企業內生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經營戰略的核心內容,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基石。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人類從工業經濟時代跨入了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面對日趨激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中國企業在經濟增長方式上正在逐步實現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的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ERP將成為得力的助手。影響企業競爭力固然有許多因素,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它對企業內部各種信息尤其是會計信息的把握,以及對外部市場的資訊、現狀變化的了解。在ERP的狀態下,資料是聯動的而且隨時更新,每個有關人員都可以隨時掌握即時的資訊,促進會計信息質量明顯提高,信息獲取速度和交換頻率顯著加快,這些因素增加了企業經濟上的有效性和組織上的有序度,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決策水平,為企業贏得或保持競爭優勢,擴大與對手差距創造了條件。
(四)提供企業降低成本的方案
不管企業采取何種競爭戰略,成本優勢始終是其獲取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始終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企業降低成本有兩種方式:一是在既定經濟規模、技術條件、質量標準條件下,通過降低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合理組織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二是改變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這些基礎條件包括勞動資料的技術性能、勞動對象的質量標準、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產品的技術標準、產品工藝過程的復雜程度、企業規模的大小、企業的組織結構和職能分工、企業的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企業的外部協作關系等諸多方面。這些因素變化及其相互作用,是影響成本的深層次原因。在特定條件下,當成本降低到這些因素許可的極限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上述兩種降低成本的方式都要以會計信息的取得為前提,而當成本變動與其他相關因素的變動相互關聯時,如何在成本降低與生產經營需要之間做出權衡取舍,單純以成本的高低為標準容易形成誤區。ERP系統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預測、計劃決策、控制、分析和考核,強調成本預算(標準成本的確定)、成本控制與分析、責任成本管理等。典型的ERP系統成本管理涉及產品成本核算、成本中心會計、訂單和項目會計、獲利能力分析、利潤中心會計以及輔助管理決策的執行信息系統。成本中心會計包括標準成本的確定、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對比、成本報告與分析。訂單和項目會計用于歸集某一訂單或項目的實際成本,并將其與計劃成本進行比較,以實現對訂單或項目的監控。獲利能力分析可以回答哪一類產品或市場會產生最好的效益,一份特定訂單的利潤是怎樣構成的等問題,為企業提供最優的降低成本的方案。 |